照顧小嬰兒真的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尤其像我這個新手媽媽,懷孕期間都在準備小朋友出生後的東西,說真的,要準備的東西真的有夠多!!!!從尿布跟奶粉挑選,到後面嬰兒用品,真的要花很多時間蒐集資料

然後拉著先生去實體店面比較,尤其是小嬰兒穿的衣服之類的,如果觸感不好,一定會被我打槍,畢竟小朋友肌膚那麼細嫩,如果因為衣服不舒適,天天放聲大哭,我應該會暈倒,所以材料的選擇一定是我考量的重點。

但是在小朋友即將出生前兩個月,我居然忽略的一項物品就是包巾,所謂的包巾就是小嬰兒在醫院時,護理師把他包得像蛹似的東西,就這個產品我完全忘記要準備了,因為小朋友抱回家後,這一條包巾就是讓他不亂抓不亂動的好物,只要有包巾,嬰兒就可以睡過夜啦。

我先來說說包巾的用處,這些資料要找齊真不簡單,提供給新手爸媽參考

01一、包巾的作用

1.模仿子宮環境的安全感

嬰兒剛來到世界上,無法接受與解讀外來世界帶來的刺激,總會顯得不安煩躁與苦惱。包巾是一種能模仿子宮環境的物品。一條柔軟輕盈的包巾包覆著嬰兒,尤其當媽媽把孩子抱在懷裡,中間沒有隔膜,讓嬰兒緊貼母親的懷抱

聽著母親的心跳聲,仿佛回到了母親的子宮一樣,舒適溫暖。嬰兒時期的安全感建立是將來孩子邁出探索之步的基本條件。

2.日常生活育兒必備

包巾除了能給嬰兒足夠的安全感,在母親使用的過程中也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使用嬰兒包巾包覆寶寶的身體,將雙手裹住在包巾裡,可減少寶寶驚嚇反射的問題,幫助寶貝睡得更香甜和安穩!

當然媽媽也能趁機得到很好的休息。另一方面,包巾不同款式有不同使用方式,採用「拉鍊式」的設計,既不會太過緊繃,也不容易鬆脫,而且相較之下比包覆型包巾更加簡單操作,就連新手爸爸也能輕鬆上手

02二、包巾如何選

1.厚薄

包巾不只適用於冬天,夏天也是可以用上的。包巾的厚度,可根據不同季節而選擇。在夏天,一般選取單層面紗或者雙層面紗,防止寶寶被捂太多,出汗過多缺水,出現痱子甚至過熱哭鬧不眠。

而秋冬季節,就可以選擇三層以上的包巾,在寒冷的氣溫中給予嬰兒舒適的溫度,以免受冷。所以,在不同季節中,包巾的選擇也是有著講究,只有正確選擇才能呵護好寶寶。

2. 材質

包巾的特點是給嬰兒提供模仿嬰兒在子宮中的環境,增強寶寶的安全感。所以在選擇包巾的時候,材質也是關鍵。嬰兒的皮膚就如雞蛋般細膩、光滑、敏感。

因此父母在挑選包巾的時候,應多注重材質,而不是昂貴品牌、價格、款式等,尤其更不能使用螢光劑與甲醇,才能保護嬰兒的嬌嫩肌膚。

其中,有機棉是個不錯的原材料選擇。其特點觸感柔軟,極強的透氣性,吸水快,不粘皮膚,也不易產生靜電。非常適合嬰兒的肌膚,可以有效預防嬰兒濕疹的發病率。

3.摸起來要舒適

寶寶使用的每一樣物品都不容忽視。只有優選精選才能給寶寶良好的生長環境。尤其寶寶成長歷程亦是如此,這段不可逆轉的時光,包巾會陪伴小朋友好幾個月甚至一年的時間,是不可缺少的物品。

4. 尺寸

每個孩子的身體體重不同,成長速度也大不相同,若包巾太緊會讓寶寶有壓迫感不舒服,也可能影響骨骼的發展,而若包巾太鬆,寶寶則可能輕易鬆脫,要是不小心覆蓋口鼻將有窒息危險,不可不慎!因此建議選擇包巾時也要考量尺寸大小與適用度,確保寶寶用得安心媽媽放心。

我自己上網搜尋後,看到KUKU酷咕鴨這個品牌的包巾相關資料,尤其很多美妝藥局通路都可以輕鬆買到,真的很便利,我過去認為,包巾這個產品,使用上會很麻煩,可能要對折還是翻來翻去才能把小嬰兒包緊

對於我跟我先生來說,太多步驟的產品,真的會失去耐心,所以最好的就是一件到底,只要可以黏緊,小朋友有基本活動的範圍,這樣就可以(我的要求真低XD)

後來我到KUKU酷咕鴨相關購物網站上,看到他們家主打「懶人包巾,我一看到懶人二字,眼睛都亮了,所以就用心的看一下他們家的產品。

他們家的包巾真的非常傻瓜,而且兼具變形功能,一件抵三件,實在是設想太周到了,不然小朋友成長到一個階段就會爬來爬去,如果要額外買其他衣服,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啊~~~

只要把小嬰兒放進去就好,這也真的夠簡單了

尤其帶小朋友出門,遇到換尿布的時機,那就是考驗爸媽眼明手快的技巧了

以前我去朋友家裡,看到朋友幫小孩子換尿布,簡直就是一場大戰,光是拆掉那種傳統式包巾,就花一堆時間,就像剝洋蔥一層一層一層的剝開,換好尿布後,再一層一層包回去,這也太累了吧!!!

KUKU酷咕鴨的「懶人包巾」完全克服這個缺點,換尿布只要打開底部,換好尿布再套回去,就完成了,「懶人包巾」當之無愧啊!!!!

我覺得好的嬰兒產品就是要考慮到爸媽的便利性,同時要兼顧小朋友的階段使用性

無論是夜間翻身或是日間活動,一件到底,的確幫我了大忙。

而且「懶人包巾」背部有洞洞設計,非常透氣,這樣也可以避免小朋友起疹子

畢竟我看過朋友的小孩,一流汗發癢就哭,要一直替換衣服也真的非常麻煩

所以包巾選可以散熱的設計,就可以用得非常久。

我們都知道寶寶從生下來就離不開包巾的呵護和陪伴,保暖、吸濕、柔軟親膚,和易洗易乾都是我挑選的重點,KUKU酷咕鴨這個品牌真的很大推~~

官網還有很多樣式可以挑選,像我就非常喜歡簡單俐落的配色,KUKU酷咕鴨的產品不會有大紅大紫那種很俗氣顏色,看起來也很舒服,就像下面我從官網上找的這幾款,我覺得顏色都不錯。

除了上面推薦的產品外,酷咕鴨的網站還有很多不同的分類,爸爸媽媽們都可以一站式買到全部的嬰兒用品,我覺得這樣最方便了。

而且網站不定時都會提供很多優惠方案與優惠商品,幫爸媽們省荷包,真是佛心來著啊

如果想了解更多酷咕鴨的訊息,可以到官網上或是臉書諮詢他們的客服人員喔



KUKU7165ERFGER15E71

苗栗新生兒拉鍊鈕扣包巾熱搜品牌作為新生寶寶第一件新衣的繈褓包巾,在選擇時一定要用心,好的包巾就像媽媽的懷抱般可減少寶寶驚跳,成為寶寶睡眠的好幫手!

其實很多新生寶寶在睡覺時都會出現四肢、身體無意識抖動的現象,而這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往往容易讓寶寶從睡眠中驚醒。

臺北寶寶秋冬懶人包巾品牌推薦這是寶寶對外界進行自我保護的正常反應,一般在3個月後就會逐漸消失。不過,奶爸建議各位寶媽們在寶寶出生時為其準備繈褓包巾,因為給寶寶使用包巾可以有效減少驚跳現象,這樣就能讓寶寶擁有高品質的睡眠啦!

包巾和包被的區別 臺北小朋友有機棉包巾推薦

包被是厚的,包巾是薄一些的。寶寶是十月生,包被可以裹著給寶寶保暖的。光穿衣服不夠的,因為寶寶還小所以穿太多衣服會不方便,有了包被還可以當寶寶的小被子蓋。包巾就沒有關係了,太薄了,只要有浴巾就可以了。

剛剛出生的寶寶應該注意什麼 桃園寶寶睡覺包巾怎麼選

小寶寶出生後的要注意的問題: 臺南寶寶舒眠包巾品牌推薦

1、保暖,嬰兒最易受寒感冒。房間溫度、濕度都要適當。且要一定的通風,千萬別讓小寶寶著涼了。

2、餵養,新生兒消化功能差,母乳是最理想的食物,要堅持母乳餵養。若無母乳餵養,可用嬰兒配方奶粉。新生

彰化小朋友拉鍊鈕扣舒眠包巾比較推薦兒抵抗力差,容易受到感染,因此,儘量減少親戚、朋友探望,護理新生兒前應用肥皂洗手,洗乾淨手對預防新生兒感染十分重要。家裡患有感冒或各種傳染病的人更不要接觸新生兒。

包巾和包被的區別是什麼?面對這一問題小編認為其實就是布料薄厚的問題,如果是夏天那就可以給寶寶用包巾,如果是冬天的話就可以給寶寶用包被。 新竹新生兒春夏抱被使用方式

光陰一晃而過,正好是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的秋天,我被調到八門寺小學任教,自從小學畢業以后,我就再也沒有到過那所學校,當調令拿到我手里時,童年的記憶就像那時候大雨天漫上學校圍墻的洪水,流遍了我全身的每個血管,破舊的古廟,滄桑的老松,簡陋而狹小的教室,一年四季都穿著同一雙黃球鞋的老校長,還有那兩條小河里的魚蝦…… 夏天,似乎就是從馬銜山頂上流淌下來的一河清爽之氣。 六月里,來一陣云,山下就開始飄雨,而山頂上竟然大雪紛飛,雨過天晴,山下的樹木便愈發青翠地舒展著,小河里的水也更清了,泥鰍、蝌蚪在水里歡快地游動,花花綠綠的石子清晰可見。 學校被兩條小河流夾在中間,趴在西南兩道墻上,就能跟河里的魚兒和蝦米對話。學校有一個挺禪意的名字,叫八門寺小學,校園里無寺,卻有一座古廟,傳說在魏晉時期,學校本是一座寺院,后來不知如何演變成了一座龍王廟,民國后期又變身學堂,新中國成立后又變成公立小學,直到改革開放,因龍王廟香火甚旺,怕影響學生們學習,那廟又被圍到了學校圍墻之外,如今,廟還是那座廟,雖幾經修葺,仍然塵封而斑駁,而學校,早已修建成了鋼筋水泥的標準化小學,音體美各科教師配備齊全,孩子們每天還能吃到營養餐,離家遠的學生,還可以采取自愿在學校住宿,瑯瑯書聲從亮堂堂的窗戶里飄出來,掠過閃著翠光的楊樹葉子,合著水聲,蕩漾起幸福的韻律。 我是在改革開放之后的第三年出生的,六年之后,我跟著村里高年級的學生,跑了八里多路去這所學校報名,那時候小學還是五年制,等我上了三年后,才又增設了六年級。報了名的第二天,當我從學校對面的南山坡上跑下來時,老遠就聽到了學校“鐺……鐺……鐺……”的上課鈴聲,后來我才知道,那鈴聲是從半截掛在老松樹上的鐵軌上發出來的,也就是那次,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遲到,我的啟蒙老師告訴我,上學是不能遲到的。 那時候,總感覺學校離家很遠很遠,中午時間太短,時常不回家吃午飯。為了保證我在校學習一天的營養,早晨天還沒亮,母親就從炕上爬起來,去廚房里給我做早飯。早飯是一個荷包蛋,用胡麻油熗了蔥花,我總是在迷迷糊糊中被那撲鼻而來的香味叫醒,那早飯我一共吃了六年,每一頓都是荷包蛋,只是后來,我年齡大了點,家里條件也好了點,一個蛋變成了兩個而已。 上午最后一節課,是在老松樹下那條破鐵軌發出的鈴聲中結束的,班里中午不回家吃飯的同學,早早便把課桌倉里裝干糧的塑料袋和玻璃水瓶攥在了手里,只等老師剛說完“下課”二字,便洪水一樣涌出門去,大家都向著校門外不遠的一眼小石泉奔去,每個人心里都知道,要是去得晚了,石泉里的水準被前面的同學攪渾,午餐也就只能干啃干糧了,要是實在覺得口渴,就喝兩條河里的水,但河水總比不了泉水干凈,喝多了就鬧肚子。有一次中午下課,我們三五人同時擠在門里,后面一大堆同學一推,壞了,門框連著門被我們活生生擠翻了。那天中午,我們被班主任罰在花園旁邊,爬在土地上面用電池的碳心抄寫了三遍課文。我是班里年齡最小的,身體又瘦又弱,總是跑不過大點兒的同學,大多時候就喝小河里的水,河水里長著綠綠的藻草,時而有泥鰍和蝌蚪游出來,水便帶著一股腥味,要是遇到雨天,那情況就更糟了,河水里泥沙俱下,自然是不能喝的。所幸母親手巧,做的干糧特別好吃,我便拿了自家的干糧,和跑得快的同學換水喝,當然,同時能夠換到的還有他們帶了霉味的干糧。細心的母親慢慢發現了我鬧肚子的原因,便每天給我的玻璃水瓶中裝了白糖水,又放點茶葉,現在想起來,那味道近似于康師傅茉莉蜜茶。我的糖茶水在學校獨樹一幟,也因此,我一度成為同學們追捧的對象,能夠討一口我的糖茶水喝,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有時候連高年級的同學也會聞訊趕來。后來,班里出現了第二瓶糖茶水,再后來,又是第三瓶,第四瓶……等我上到高年級的時候,甚至有人泡了一種叫酸梅粉的飲料來,一時間在全校引起了轟動,我突然之間黯然神傷,心里暗恨:我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大雪窸窸窣窣下了半夜,清晨出門,卻仍星月滿天,路上是盈尺的雪,同學們穿了厚厚的棉襖,借著星光自愿排著隊企鵝一樣往前走,大個子走在最前面,每一腳都是一個深深的雪窟窿,后面的同學準確地踩進去,而褲角里依然無可避免地灌滿了雪,上陡坡時,隊伍中有人滑倒了,緊接著就是“滑到”的分解動作,嘩啦啦一條線,多米諾骨牌一樣全爬在地上,那時候我們不知道什么是多米諾骨牌,我們抱怨著、喊著,或許也有人哭了,但大多數都順勢攥起一把雪,互相扔著。隊伍被徹底打亂了,我們都像勇敢的戰士,在雪中奔跑,用無比的快樂和刺骨的寒風對抗,等到達學校時,我們的頭發上都冒著熱氣,手腳和褲子幾乎全都濕了。教室里的火爐是用一種叫“胡脊”的土塊碼成的,表面用“長草泥”抹光,像山梁上聳立的烽火臺,早到的同學已經生起了火,土爐子里冒著蛇一樣的火焰,也冒著濃煙,“大個子”脫下自己的棉帽,在土爐下的灰倉里一陣猛扇,濃煙就全變成了紅艷艷的火。用煤渣和成的煤塊是極其有限的,每兩個周,校長才會打開倉庫給各班分煤,不多不少,每班只能領到十塊,折算下來一天平均一塊,因此,煤是一定要省著用的。所幸,學校里不缺柴,每到夏季,校長都會組織一次全校規模的剪樹活動,那一天,高年級的同學帶了斧頭和砍柴刀,專門負責將大樹的旁枝砍下來,低年級的則主要負責將砍下來的旁枝拖到學校堆柴的地方,整整一天時間,全校師生共同行動,統一接受校長指揮,每一年總能堆一座大大的柴山。一個秋天過去后,柴山干成了真正的柴,就成了全校師生冬季取暖的主要材料。然而,柴雖然多,但也是每兩周領取一次,也時常存在不夠用的情況,但同學們都似乎非常喜歡生火,冬天大都到校很早,那個時間老師大多還沒起床,我們就翻過學校土墻,先去柴山上偷柴,每個班幾乎都干過偷柴的事兒,我想,校長也一定知道這件事,可一向嚴厲的他卻從來都沒有因為這件事批評過任何人。我五年級的數學老師很年輕,他同時也是一年級的班主任,有一次數學課后,他悄悄對我們說:“明天偷柴的時候,記得給一年級的小朋友也弄點兒……” 光陰一晃而過,正好是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的秋天,我被調到八門寺小學任教,自從小學畢業以后,我就再也沒有到過那所學校,當調令拿到我手里時,童年的記憶就像那時候大雨天漫上學校圍墻的洪水,流遍了我全身的每個血管,破舊的古廟,滄桑的老松,簡陋而狹小的教室,一年四季都穿著同一雙黃球鞋的老校長,還有那兩條小河里的魚蝦……萬分熟悉而又陌生的畫面似乎就發生在昨天,一種莫名的興奮和無名的膽戰撲面而來。 我小心地夢幻般跨進了仿古建筑的校門,而更為夢幻的是,眼前一支整齊的鼓樂隊,奏響了我曾經作為小學生代表在縣城參加六一兒童節時聽過的鼓點,全校學生穿著天藍的校服分列兩旁,我一時之間不知所措,淚如泉涌。我是在為自己的童年而流淚嗎?我是為了童年的苦難和不幸而流淚嗎?還是為了童年無比的歡樂而流淚呢?答案就像開滿校園的大片菊花一樣,我無法挑選出其中最美的一朵。迎接我的是年輕而精干的校長,他說,從他當上校長以后,每一位來這所學校教書的老師,都會接受到跟我一樣的歡迎儀式。 和童年時期一樣,我很快就喜歡上了那里,青山綠水依舊,陽光雨露依舊,只是那學校的大門變了,圍墻變了,教室變了,人也變了。曾經被我們擠破門的那棟教室,被改造成花園,春天里開迎春花,夏天開薔薇和牡丹,秋天里滿是金黃的菊花,一到冬日,就覆上厚厚的雪,園里的枝枝葉葉,都結滿了閃爍的陽光…… 一股清風又將我拉回到現實,此刻的這個夏天,正好處于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節點,距我再次離開八門寺小學又是八個年頭,這一次,我沒有進到學校里去,我只是靜靜地站在圍墻之外,良久,良久。 這樣算來,迄今為止,我似乎只去過八門寺小學三次,第一次是一名小學生,第二次是一名老師,而第三次,我只是佇立在學校高墻之外的一縷清風。 >>>更多美文:心情故事

開車去何田鄉,一路越往深山里走,越覺得山清水幽。 白墻黑瓦,零星隱現于遠處山林里。真是好風景。我忍不住在路邊停車,遠望河對面那林間的老屋,看那白墻與黑瓦。 層層疊疊魚鱗瓦構成的屋頂,斑駁的樣子,真美。 我喜歡魚鱗瓦。 在浙西南鄉間,這樣的瓦曾經隨處可見。童年時候,我們坐在瓦下聽風。風是從山巔松林吹起來的,經過山澗,掠過鳥的翅膀,遇到一座屋脊,順勢棲落,繼而從瓦隙間鉆進來。風鉆進來的時候,打了一個長長的唿哨。 天井是風的大門。夏夜我們坐在天井里,仰頭就是滿天星斗,夜空湛藍。月光如水,漫過天井,風在天井四面打著回旋,所有的燠熱一下子被帶走。 去年我到“五峰拱秀、六水回瀾”的古老徽州,特意去看了好幾座老民居。那些房子櫛風沐雨,顯出古樸雅致的樣子,在時光里靜默,并且靜默如謎。我在天井拿把竹椅躺下來,不一會兒,居然睡著了。 天井里,有蘭花開放,遞出馨香。 這樣的屋頂如今已不多見了。我在童年時經常遇到。杉木的檁子架在墻上,細密的椽條架在檁子上。一片片瓦排著隊,肩并肩,手拉手,重疊著從屋脊一直排布到屋檐。單獨的瓦片,本來最為簡單的幾何造型,因為群體的構成而造就了奇跡,仰放則為谷,反覆而成峰,峰谷相連,山意起伏。這樣的屋頂,呼應著遠處的山林,近處的樹影,也呼應著鳥的翅膀,風的足跡。 風在瓦隙間掠過,有如帶笛行走。 急雨敲瓦,更有激昂之聲。譬如盛夏時的暴雨來臨,風攜帶著雨,嘩,一陣急,嘩,一陣緩,可以聽見雨的腳步,在瓦背上奔跑。一忽兒過來,一忽兒過去。聲聲切切,似萬馬千軍。 這樣的老屋頂下,宜彈一曲古琴聽。 尤其是在下雪之后。雪落江南,不像落在東北那么恣意,那么狂野。雪在江南是克制的,下了一夜,就不下了。或者,在瓦上鋪了半尺,最多不過一尺,就不下了。于是太陽出來,雪水融化,雪水沿著瓦隙滑到檐邊,滴答滴答,敲打在石階上,冰凌也在屋檐下越掛越長。 雪鋪在瓦上。黑瓦不見了,代之以一片素凈。雪讓屋頂變得溫柔起來。雪讓整座村莊變得像一個童話。 四季里,在魚鱗瓦屋頂下可以看見: 青草。竹林。茶園。花朵。紫云英。銀杏。板栗。 可以聽見: 山歌。號子。鳥鳴。雞叫。蛐蛐聲聲。月光如流水潺潺流淌。 有一年,我去高田坑村,看見那么多的完整的夯土墻與黃泥屋。黃泥屋的屋頂,就是成片的魚鱗瓦。秋意真濃呀,在高田坑,村民們把秋天豐收的辣椒用竹匾盛起,擱在這樣的瓦背上晾曬。秋天的陽光打下來,整座村莊都是溫暖的顏色。 那樣成片的魚鱗瓦屋頂,真是珍貴呀。 只有在這樣的大山深處,這些樸素的民宅才得以穿越時間保存下來。這些房子都凝聚著村民的生活智慧,也收集著每一戶人家的悲喜日常。而今大多數人已經搬離,有的進了城,有的搬進了山下的樓房,但是這些房子還在,那些逝去的舊日時光也依然還在。 瓦由泥土燒制而成。舊瓦尤有厚樸與寧靜之美。 泥土能接通人與自然的氣息。所以人住在這樣的房子里,便可以讓松濤、流泉、風吟、蟲鳴都涌進來。人睡在瓦下,也有山林之氣。 上次到中國美院,去看民藝博物館的展覽,發現這座博物館里居然用了那么多的瓦片。瓦片被設計師做成了建筑的墻,而且是鏤空的墻——鋼絲索固定著一片片瓦片,構成了外墻的表皮。在這里,瓦片不再是屋頂的一部分,而是墻壁的一部分——遠遠看去,瓦片就像懸浮的一樣,光線透過瓦片與瓦片之間的間隙,在地面投下奇妙的光影。光線朦朧,若隱若現,有若雨后步入竹林,枝葉搖曳,風語輕吟。 鋼絲繩上的瓦片,有一種輕靈感,又有一種脆弱感:生怕有一片瓦會掉下來。 在寧波博物館,我也被墻壁里的舊瓦所打動。設計這座博物館的是獲普利茲克獎的建筑師王澍。他用了大量的殘磚舊瓦,來建這面“瓦爿墻”。“瓦爿”就是當地人所說的殘磚碎瓦。這座博物館,用了大約百萬塊以上的舊磚舊瓦,包括青磚、龍骨磚、瓦、打碎的缸片等等。這些東西,大多是當地在舊城改造時,到處可見的瓦礫碎片。 面對這樣一座墻,會覺得城市的記憶與歷史,被這些殘磚碎瓦給接續上了。 瓦是磚瓦廠燒制出來的。我們村莊附近從前就有磚瓦廠。工人從田中取泥,摔坯,割泥——用鐵絲割泥,割出一塊磚,割出一片瓦,再層層疊疊摞進窯子里燒。幾天幾夜,火讓磚成了磚,讓瓦成了瓦。 磚瓦工人真是辛苦。遠遠看去,他也像是一個泥人。 現在沒有這樣簡陋的磚瓦廠了。如果魚鱗瓦需要更換,也幾乎買不到了。那些趁天晴時上屋頂翻瓦撿漏的人,常常一邊撿漏,一邊嘆氣。 這樣的瓦頂,早已被吳冠中畫進他的江南中。青山老樹,屋舍儼然。烏黑的瓦、潔白的墻,是吳冠中每一幅水墨江南中都有的元素。白墻是虛的,黑瓦是實的,這虛與實之間,已是一整個江南。 我在開化山野間行走,遇見那些白墻黑瓦的老房子時,真想去問一問,他們的瓦是哪里買的,還能買得到嗎?我覺得是不容易買到了。 隔著一條河,我看見對岸的山林、炊煙、魚鱗瓦,就覺得那才是故鄉的屋頂。這春雨點點滴滴地落下來,敲打在瓦背上,或者又從屋檐淅淅瀝瀝成串地落下來,你也一定會覺得,整個江南的鄉愁,都在這樣的瓦隙間了。 你說,為什么,在都市里,建筑師們要用殘磚斷瓦搭建起一個思鄉的房子呢?那哪里只是建筑,那真是一個世界呀。那是一個遠方的世界,是精神的遠方,那一片片的魚鱗瓦,翻過來,兩邊卷卷,可以盛放流浪的鄉愁。 >>>更多美文:情感短文

小時候就知道成語“涇渭分明”的含義,也知曉它是源于陜西的一個自然景觀,但一直沒有踏訪這一奇特景象。求學前的歲月,遙距陜西數千里,很難萌生親歷的心思,也缺少親觀的動力。后來,身融三秦大地,距離近了心卻懶了,總感到這么近的距離有的是機會,等有機會了再去欣賞,事情就這樣拖了下來,一直也沒有等到親臨的機會。 前兩天籌劃周末休閑計劃,無意中看到了涇渭分明的景點介紹,勾起了往日的宿債,隨即前往。 “涇渭分明”在西安的高陵區,從南郊過去大概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從景色觀賞的角度,“涇渭分明”不是一個好去處,游憩美譽度不算很高,估計大多數游客歷臨河岸,既是休閑觀景,更是尋找成語故事,了卻心頭縈繞多年的“涇渭分明”情節,起碼我的心思是這樣的。 站立在渭涇河岸,稍稍有點失望,濤濤的兩河水,并沒有清晰的分界線,不知是天氣原因還是季節原因,涇渭分明并沒有很分明,我吃力地尋找著,分辨不清。當地老鄉告訴我,你可以登高試試。塬上遠眺,隱隱約約看到了涇渭水的區別,涇河偏綠,渭河偏黃,涇清渭濁。 涇清渭濁是今天的觀瞻,古代曾有變換。《詩經·邶風·谷風》記載“涇以渭濁,湜湜其沚。”與當今的表現是一致的,也是第一次對“涇渭分明”奇異景觀進行文字記載。唐朝詩圣杜甫詩中曾多次提到涇渭水色,“闌風長雨秋紛紛,四海八荒同一云。去馬來牛不復辨,濁涇清渭何當分?”、"旅泊窮清渭,長吟忘濁涇",詩中呈現給我們的是涇濁渭清的景色,與《詩經》記載并不一致,可能那個時期是渭河清澈涇河混濁。到了清朝,陜西巡撫秦承恩專門對涇渭進行過考察,結論是"涇清渭濁"。由此可見,“涇渭分明”曾經經歷過“涇清渭濁”和“濁涇清渭”多次轉換。至于為什么會有如此的轉換,沒有細究,估計與兩河上游人類活動多寡有關聯。 無論是“涇清渭濁”還是“濁涇清渭”,只是一種自然現象、自然景觀,視覺感受上并沒有多大的區別,倒是其中蘊含的文化價值值得我們銘記、深思。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要是非分明,不能含含糊糊,黑白混淆。要清者自清,遇濁水而不溶,出污泥而不染,做到“涇渭分明”。 >>>更多美文:原創散文


彰化小朋友包巾夏天選購方式
【2023育兒懶人包巾建議】 彰化新生兒純棉懶人包巾比較推薦 新竹寶寶春夏舒眠包巾使用方式【2023新生兒懶人包巾建議評比】 桃園寶寶秋冬抱被推薦排行榜 高雄小朋友拉鍊抱被使用方式【2023嬰兒懶人包巾推薦】 苗栗嬰兒拉鍊懶人包巾推薦dcard 高雄新生兒包巾夏天實體門市

arrow
arrow

    e86gmfg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